與李偉東先生商榷
旅美中國戰略分析雜誌社社長李偉東先生近日連續發表兩篇重頭文章,希望我能夠將這兩篇文章發到民陣郵件組,並提出批評意見。既然有請,卻之不恭。閱後向作者李偉東表達讀後感如下。
偉東兄:
兩篇政論都看了。不愧是嘔心瀝血之力作。
先說「戰略檢討」。此文很長,由於自己也是繁忙,不及細看,非常抱歉。另一個原因是七十年過去,歷史陳案,早已木已成舟覆水難收,對今天可回顧,有借鑒,但不能指導。
蔣、毛之爭基本相同項劉之爭,我稱蔣當代宋襄公。我不同意毛共得天下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民眾本來草芥,聽任宰割。日本人來,「偽軍兩百,鬼子一百」;中央軍還都南京,萬人空巷;開國大典,鑼鼓秧歌。把中國民眾推入共產專制火坑的,首推杜魯門、馬歇爾,其次才輪得上斯大林。毛奸猾,蔣愚蠢,定下1949年乾坤江山。
兄對1949年前的梳理,蔣下野,承讓毛,可以維持中華民國的法統。恕我直言,的確一廂情願和馬後炮。權力腐蝕人,能躲過的有幾人?華盛頓躲過了,並且以身作則成為了立國規矩,只有羅斯福戀棧,其餘都因為規矩而難以越雷池。我親眼見澳洲總理霍華德迷戀權力不放手,最終輸了個光腚。也就是說民主制度也常有約束不了人內心對權力貪婪的時候。
兄的《當下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建議方案》,在我看來完全是與虎謀皮。毛死後中國出現過政治轉型的大好政治機會,陳一諮、阮銘和趙紫陽的文獻中有記錄,但是時間是胡耀邦大力平反黨內高官以後到1978年鄧小平獲得最高權力之前。以後鄧胡趙三駕馬車運行的十年,中國政治改革或者轉型的機會仍然十分良好,走在了世界專制國家的前面,與對岸小蔣不分上下。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國運,專制猛虎鄧小平被驚醒,從此中國在中共主導下進行政治轉型的機會就一去不復返了。三十年過去了,中共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短視政客默許合作下取得了經濟和軍事長足發展,綜合國力極大的提高,開始謀求以中共的專制模式影響世界改造世界。此情此景下的中共能夠接受兄的方案再重回40年前進行新長征嗎?中共內部有上位的新的鄧胡趙嗎?要有的話,也得等到習後。
另一個問題我想提出來與兄探討,中共在六四以後得以平穩局面並且重新崛起,不在於內部的治理,而在於外部條件良好,主因還是美國對北京政策的昏聵,驢象兩黨都沒有目光深邃看清正邪較量的政治家,所以鄧的韜光養晦之計得以瞞天過海暗渡陳倉。西方人沒有中國古時候起的政治軍事的詭詐,看不懂中共的本質。中共最接近人性的年代就是胡趙十年,其餘時間基本為獸性,從江澤民到胡錦濤再到習近平,其邪惡本質發揮愈加淋漓盡致,西方看不懂,所以與中共打交道無往而不敗。自從出了個素人川普,不按牌理出牌,才打亂了北京的按部就班,才使得今天的北京如芒在背如坐針氈。這才是中國在未來出現政治變化的機會。無外部壓力,北京可以從容不迫地鎮壓任何內部反抗。有了外部壓力,可以引爆內部,北京才會內外受敵而毀於一旦。而中國的未來,我認為只有推倒重建,中共不復存在,中國才可以經此大變化獲得脫胎換骨的浴火重生。
台灣島上的政治演變,早已是昨是今非。自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去世,台灣走上一條新的道路,也是一條單向道,馬英九的8年也許尚可開倒車走回頭路,現在就更加漸行漸遠了。除非明年大選在中共全方位有效干預滲透台灣的情況下韓國瑜鹹魚翻身後來居上,台灣目前愈加走向與大陸漸行漸遠在未來可能被阻緩一下,不然台灣與大陸的分離趨勢只會加重加快。兄的規劃雖好,台海兩邊都不會接受,首先是北京不會接受。北京不接受去勸弱勢一方的台灣接受,更是不可能了。即使馬在位,相信他不過是表示客氣禮貌聽一聽,但不會去思考,更不可能付諸實施。台灣領導人的思考不是中國大陸的政治變化,而是台灣自身的安全和未來定位。
這裡有我兩岸成立政治特區的建議:https://boxun.com/news/gb/pubvp/2014/12/201412250512.shtml
香港問題焦灼,考驗北京和港人,不是生死決鬥也是事關重大的一役。港人要求民主本無過,只是北京擔心一旦鬆手引發國內有樣學樣。而且在過去七十年北京沒有向民眾退讓過。此次香港抗爭是習主動挑起,不是港人發起。習本想滅此朝食,再下一城。不料港人忌憚2014年的越境綁架,是以不惜一死抗爭。習一腳踢出去,狠狠地踢在堅硬的樹樁上,踢傷了自己的腳,始料未及。經過22年,港人逐漸認清了北京,也認識到北京的凶邪。港人無路可退,退一步前功盡棄,而不是海闊天空;進一步也許可以獲得自己的訴求,從而坦途一片。港人要求不算高,最根本的是雙普選。港獨本來就不是訴求,我認為充其量是一個策略,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香港持續抗爭是港人的高度共識,沒有可見的領袖,兄找不到對話人。北京冥頑不化,一條道走到黑,兄的勸解也是無效。我們還是靜心屏氣,靜等兩廂決鬥的結果吧。
圈點各方心態和作為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4-10-21/52708
多有相左,如有衝撞,敬請包涵。
秦晉
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