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散文談(石頭雞蛋集)

多方以誤之……誘敵之術


熊焱

 


  最近看到一本書的名字叫《兵以詐立》,說孫子兵法講來講去,實際上是講"兵以詐立"。這是個現代人寫的書名。但是,一千几百年以前的唐太宗皇帝也講過相類似的話:"朕觀千章万句,不出“多方以誤之”、一句而已。(語出《唐李問對‧卷下》)。可以想見,在軍事斗爭中"詐"(現代叫做"誘敵")占有中心地位。難怪美軍專有一門課專門講"Military Deception"(軍事誘敵)。

  筆者寫的是散文(不是論文也不是古文)。因此,就要在此文中擴展一下這個誘敵的觀念,展開一點思路,好把文章寫將下來。


一,為什么要詐敵呢?

  為什么要誘敵呢?用我的大白話可以這樣說:一切軍事沖突,不管你用什么戰略戰術,什么武器裝備,什么套路,歸根結底,只有一點:仗要打贏,要獲得胜利。所以軍事竟是异常簡單明了之事。但是,怎樣才能獲得胜利?那就要回到一個更為簡單的原理:拿起你的石頭砸敵人的雞蛋,或者干脆更簡單一點,石頭砸雞蛋。我把一切軍事原理,戰略戰術,陰謀詭計統統簡化成一個原理,用石頭砸雞蛋。用石頭砸雞蛋,原始人明白,小孩子明白,大家都明白。這樣寫當然過于幽默,而且大有把一切軍事人物一筆抹殺之嫌。不過想來想去也就是這個原理。所謂打仗,如果真要打蠃,那就要拿起你的石頭去砸敵人的雞蛋。只要做到了這一點,百分之百就會胜利。為什么呢?石頭,重也、硬也、厚也,雞蛋,輕也、軟也、薄也。用石頭砸雞蛋不是最明白最透徹的道理嗎?仔細研究思考,古往今來,一切大大小小的軍事沖突,甚至偶發事件都是循這個石頭砸雞蛋的原理。

  現在就來點正規的說法。正是這個最為簡單的原理衍化了最古老最复雜最令人難以捉摸的兵學。在這一歷史長河中成就了無數軍事天才和名人,也流了人類三分之一的血(約摸估計---這是散文的好處)。

  如何制成自己的石頭,找到自己的石頭,拿起自己的石頭砸向敵人的雞蛋,如何發現敵人的雞蛋,辨識敵人的雞蛋,砸雞蛋的哪個部位,這一套學問就是兵學。現代叫軍事科學和藝術,這學科博大精深,圖書館里有無數好書。有了這個背景,我們再來看為什么兵以詐立,為什么唐太宗李世民先生說“朕觀千章万句不出多方以誤之。”


二,為什么要使用多种方法造成敵人的錯誤呢?

  為什么要詐敵,即為什么要誘敵。說到底就是要讓敵方不知我方的石頭是什么,在哪里,雞蛋在哪里。

  無論一支多么強大的軍隊,也會有自己的石頭和雞蛋,強處和弱處。于是兩軍對陣,最主要的任務是要了解敵人,了解敵方的長處,強項,力量所在(石頭),發現敵人的短處。不但要發現敵人的石頭和雞蛋,還要不讓敵人發現自己的石頭和雞蛋,于是敵我雙方所做使用的戰略戰術,所行的陰謀詭計就是誘敵了。讓敵方找不到我方的石頭或把我方的石頭當雞蛋,隱藏自己的雞蛋,最后准備就緒拿起自己的石頭去砸敵方的雞蛋,一場戰斗就結束了,然后准備下一次戰斗。

  話雖講得如此直白,若運用軍事科學和藝術的術語來,專業的詞匯不輸給哲學家們。玄之又玄,這也是誘敵,誘讀者。增加軍事科學和藝術的神秘性。碰上我,冥思苦想几十年,博覽群書無數,就把這誘敵的秘密給揭示出來了。誘敵就是為了自己更好地拿起石頭砸敵人的雞蛋,而使敵人不知道我方的石頭和雞蛋在哪里,叫敵人無處下手,或砸錯了地方,把石頭砸在更大的石頭上。

  話雖然這樣講,這誘敵的工夫卻是奇妙無窮,要做得比真的還真,而且還要用多种辦法誘敵。在簡談一些專業術語之前,先講几個絕佳例子,引起讀者們的興趣,向嚴肅認真的方向推進。


三,几個戰例

  “多方以誤之”的例子莫過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諾曼底登陸。英美盟軍當時有兩處可以登陸。第一個地方是從英國東南方的多佛爾地區過多佛爾海峽,到達法國加萊地區,此處登陸有兩個有利條件。第一,路線最近,第二,海空運輸很方便,而且還有登陸設施。不利條件就是敵方把主力部隊放在此處防守(敵人的石頭是也)。

  第二處登陸地點在諾曼底。有利重要條件是德防守薄弱,只有三個師的力量(雞蛋處),不利條件是路程較遠,又沒有登陸設施。那盟軍應該在哪里登陸呢?作為讀者和觀眾,我們當然知道盟軍最后選在諾曼底登陸。但當時卻煞費苦心。如果德軍知道盟軍要在諾曼底登陸,它立刻會加強諾曼底防守,不要說英美盟軍過不去,就算是過去了,恐怕人也死得差不多了。德軍不知道,德軍只想著,你路那么遠,又沒有登陸設施,如何去諾曼底呢?于是把寶押在多佛海峽。但問題其實不這么簡單。于是才有誘敵這出戲。盟軍選擇在諾曼底登陸(找到了德軍的雞蛋處),盟軍必須使出一切誘敵的動作,促使德軍堅定地相信盟軍會在多佛海峽登陸。而且這誘敵之戲必須演得逼真,而且還要有多种方法(即“多方”)。

  盟軍是這樣誘敵的。

  首先,在多佛爾等地區大布疑陣,把英國電影制片公司的布景導演都請來了,用拍電影時用的布景道具制成一大批登陸艦艇。用充气橡膠做成成旅的坦克,用帆布、鐵皮制成彈藥庫。什么醫院、兵營、食堂、廁所、飛机場、煉油厂、假人、假無線電通訊等等一應俱全,威武雄壯,從飛机上看,比真的還真。以此蒙騙德軍偵察飛机,造成盟軍要在多佛爾登陸的宏大气勢。這還夠,還只有一种假象欺騙,万一出了紕漏就前功盡棄。所以還第二招,假艦艇停在海上還不行,還要動起來,演習如何登陸,以這些假象,完全虛构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美軍“第一集團軍”。就連巴頓是總司令都要到位。有這些還不夠,所謂多方以誤之,還要在蒙騙空中德國偵察机的同時,繼續造成假象以誤導其他間諜,于是在地面上配有真實的軍事活動。盟軍不斷用飛机轟炸加來地區港口,以表示將要全力在此登陸,當然,諾曼底也不會不炸,但也不能大炸,于是就用漫不經心的例行轟炸,使德軍以為重心在多佛爾海峽。假如對諾曼底一點不炸,就可能引起德國的怀疑,因為德軍情報部門參謀總部及司令部也不是傻瓜。這一系列假動作終于造成了真實的假象,促使德軍認為盟軍要在多佛爾海峽登陸,而用重兵把守(把石頭放在多佛爾),自然,諾曼底就成了德軍的雞蛋,只有區區三個師防守。并且盟軍還使德軍認為盟軍至早要在1944年7月下旬才會登陸。

  戲都演到這個程度了,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作出決定:1944年5月5日至6日登陸諾曼底。盟軍的石頭是這樣的:一万一千架飛机掩護,七千艘艦艇出發,登陸部隊達287.6万人。這個石頭之大之厚之強,去砸德軍三個師,焉能不胜乎?這就是軍事,這就是兵法,這就是最有名的諾曼底登陸。

  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先生的“千章万句不出多方以誤之”是多么深刻正确,他若知道諾曼底登陸不知會發出什么感嘆。兵以詐立,應該是一點不假。學軍事的人如不學好誘敵這一篇,就絕對不會及格,還要死人。

  我們今天讀起來寫起來是很容易的了,像喝爛米湯(湖南話)一樣,若是在當時,又在決策過程中,沒有天才的火花還真不行。

  關于誘敵,還有更好笑的戲劇性的真人真事,限于篇幅,只能簡談。

  誘敵最關鍵之處是要讓敵人信以為真,不被識破,否則就是自割脖子了,自宮了。要使敵人信以為真就必須不斷地花樣翻新。二戰中,盟軍還演出了一出誘敵之絕妙好戲,演得比真的還像,這就是二戰中歐洲戰場上英國情報机构人員演的“肉餡計划”,讓希特勒中了圈套。

  簡單說來是這樣“二戰中盟軍西西里登陸用了誘敵之術,用得神出鬼沒。當時德軍用主力部隊守衛西西里(石頭之所在),1943年盟軍向北非進軍,并決定攻打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可是敵人的主力部隊就在那里,那從邏輯上就是如何促使敵人把主力分散或調走,接下來的邏輯就是要讓德國希特勒相信盟軍不會攻打西西里,而是別的什么地方,從而分兵,把他的大石頭變為小石頭,最后變為雞蛋。希特勒也不是傻瓜,這誘敵之戲怎么演?又不能直接告訴希特勒,那時也沒有什么“群英會蔣干中計”。最后英國情報机构借一具尸体來完成這個任務。當時負責此“肉餡計划”的英軍少校喬蒙德利仔細研究討論決定借一具尸体來完成這個任務。找到一具尸体,讓尸体扮成一名盟軍參謀部的軍官(用了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威廉.馬丁代理少校的身份)因飛机事故而死在德國防守的西班牙海岸。參謀軍官身上攜帶了特制的高層文件,文件真真假假,其中一份有透露盟軍要攻克某個地方,而不是西西里,致使德軍明明收到了關于西西里的信息,而硬以為盟軍在搞騙術。(這個“肉餡計划”只有講細節才會有樂趣,這里只能是用來說明“多方以誤之”,而不是故事本身)。

  最后希特勒中計了,明明在西西里有一大軍把守(石頭是也),他在盟軍誘敵計之下,發出這樣一個指令:“我要求所有与地中海防御有關的德國指揮机關迅速行動起來并密切合作”,“對撒丁島和伯羅奔尼撒采取的措施要先于一切。”別小看統帥的這十几個字,它造成22.7万人斃傷俘。統帥真不是好當的。國人說“一將功成万骨枯”,其實“一將出錯更是万骨枯”。

  希特勒的指令一發出,陸軍元帥隆美爾被派到雅典去組織一個新的集團軍,國家元首党衛軍旅被調到撒丁島,同時又從駐法德軍中抽出一個輕裝甲師,乘160節火車,轟轟隆隆奔向希腊和伯羅奔尼撒,并且還從俄國前線調兵等。接下來,德軍元帥威廉.凱泰爾竟要求所屬部隊增援撒丁島。當隆美爾按希特勒的指令,把他的大本營搬到希腊時,可怜的西西里只有孤軍了(由石頭變雞蛋了,或者說德軍的石頭碎了)。于是,1943年7月9日早晨,盟軍突然在西西里大舉登陸,第二天就控制了陣地。西西里的守軍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可怜了22.7万人。

  事后隆美爾在他的日記中寫道:“當盟軍准備進攻西西里時,德國的防御完全被引入了歧途——而這都是由于西班牙海岸發現了外交信使浮尸的結果。”(寫此文時,正好网上有共軍獲美軍水下什么無人潛航器之事,筆者突發奇想,若是這無人潛航器里面有點什么詐術,共軍可就慘了。當然,現在我們不知道)。


四,所有的軍事秘密大都与詐術(誘敵)有關。

  所有的詐術都要促使敵人自毀石頭,自露雞蛋。或使敵方錯誤判斷不知對方哪里是石頭哪里是雞蛋。詐術就是這么一回事。

  當然,要用現代軍事術語來表達,詞語就文雅深奧得多了,多得無法表達出來。

  美軍的誘敵之術:寫在Joint Publication 3-13.4里面,密密麻麻寫了十九頁,把古往今來的誘敵之法,之經驗、教訓、藝術、方法等等換成軍事科學術語。每個字的后面,內容無窮。現擇几處要緊簡單勾划。首先,誘敵之目的是要通過作為或不行為,通過各种手段誘使敵方作出錯誤判斷(即搞不清我方的石頭在哪里,雞蛋在哪里,甚至明白摸著了石頭,看到了雞蛋也起疑惑,不相信,太妙了)。誘軍之術有六項原則必須遵守。

  第一,集中兵力誘敵;
  第二,目標极其明确;
  第三,由中樞机构計划和控制;
  第四,絕對保密;
  第五,精密策划;
  第六,整合一切資源和信息。

  至于方式方法,那就是千變万化,花樣百出。

  唐太宗說,千章万句不出一句,多方以誤之。現代有了原子彈、導彈攔截,有了電子技術,無人偵察机這些武器通訊大大革新了戰爭的面貌,以致我們不得不怀疑過去的那些誘敵之術還管用嗎?坦白地說,99.99%都不管用了。這就是學軍事讀兵法的難處。學了不管用,但不學,也不行。筆者也苦苦掙扎了多年。讀那么多的兵書,又不管用,不是浪費人生嗎?所以多年來只是想讀又不全心全意地讀,畢竟人生還有其他它的書要讀,直到最近几年我從美軍參謀學院畢業(Command and General Staff College),不得不讀軍事的書籍才用心學了點。又直到有一次讀到中國人明末揭喧的《兵經百言》中這几句話才明白。學古人的兵法(現代人的軍事科學和藝術)并不是立刻就能統兵打仗(現代的打仗和曹操諸葛亮時代完全不一樣了,甚至和二戰、越戰都不一樣了),但是不讀兵法就更不行。為什么呢?因為大家都認同孫子的思想,“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揭喧的那句話寫在《兵經百言》開頭:“据兵之先,唯机与勢。能識測而后爭乃善。可不精讀兵言以,造于巧乎?”此意是說,据兵要先識測,要識測,怎么可以不熟讀兵書呢?只有熟讀以后,才有可能熟能生巧。這和彈鋼琴寫字是同一個原理。所以只管讀,至于能不能用上,那已經不重要了。因此,本人愿意把所讀兵書之心得寫成簡單明白的散文,叫做兵法散文談。一方面娛樂自己,紙上先談兵,借以不斷熟悉精進;另一方面讀者若能讀出點味道來,那就更有趣了,互相砥礪是也。


2016.12.22